完善市场基础设施。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,发展智慧物流,推进公铁海多式联运大通道建设,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着力补齐商品市场短板,鼓励商贸流通业设施升级、模式创新,打造一批商品市场示范基地,支持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,推进公益性大型农贸市场建设。加快发展智能市场,积极发展智慧商店、智慧街区、智慧商圈,建设一批智能消费综合体验设施。完善质量基础设施,逐步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,加快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、产业计量中心。加强储备体系建设,提高粮食等农产品和能源、农资、矿产品原材料、应急专用物资储备能力。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,争取平台经济头部企业在晋设立地区性总部、区域运营中心,加快在网络货运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、能源产品等领域打造若干大型平台企业,推动统一销售结算。 打造特色优势产品交易平台。着力打造辐射全国的煤炭、焦炭交易中心,编制发布全品种煤炭、焦炭等价格指数,构建涵盖供应链、金融、储备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体系。主动参与全国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制定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。依托法兰、玛钢、汾酒、陈醋等特色产品,构建融合商贸会展、电子商务、现代物流等功能的专业化交易平台。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。积极发展证券、基金、期货等非银金融机构,加快补齐风投创投短板,培育壮大合格机构投资者,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,完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。积极推行开发区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出让,推进不动产“带押过户”“房证同交”“地证同交”等改革。建设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,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,做好人才服务。积极发展技术和数据市场,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,推进山西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。 创新和加强市场监管。推进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常态化,完善“互联网+监管”。健全对新业态、新模式等的包容审慎监管,加强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严格监管,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。 各位代表,高质量发展要有高标准市场体系支撑。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,更加开放的姿态,搭建市场大平台,畅通经济大循环,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、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,不断提升山西板块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! (三)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。不断加大政策供给,提升服务能力,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00户。 加快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。在继续推动链长制延链强链、做实做深,促进专业镇抱团发展、梯次培育的同时,重点打造四类平台。着力打造乡村e镇。推进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体系贯通发展,统筹建设县级公共仓配中心,引导邮快、交快、快快深度合作,推动乡村服务站(点)全覆盖,构建“产业+电商+配套”生态,推动100个乡村e镇全部建成运营。着力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。依托世界文化遗产、高等级景区等资源,围绕文化体验、山岳度假、康养健身等类型,集中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,集聚一批星级酒店、精品民宿、特色文创、旅游服务、康养等市场主体。着力打造高水平“双创”平台。加快推进智创城产城融合、功能提升,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,引进高水平“双创”运营团队,构建“创业苗圃+孵化器+加速器+产业园”的“双创”全链条培育体系。着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。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、装备升级,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。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50家、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超900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