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七)深入实施科教兴省、人才强省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着力优化创新生态,构建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,提升“双一流”建设水平,强化人才支撑,搭建创新平台,完善创新激励机制,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,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。 (八)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布局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推动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,高质量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,统筹推进晋北、晋南、晋东南城镇圈建设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,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。落实农业强国战略部署,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 (九)强化“双碳”牵引,加快建设美丽山西。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有序推进碳达峰山西行动,扎实开展“两山七河一流域”生态修复治理,推动产业、能源、交通运输和用地等结构调整优化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 (十)增进民生福祉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,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,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,创新文化服务供给。促进全省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,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 各位代表,未来五年,我们要围绕2030年基本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、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,加快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固底板、扬优势,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、利长远、增后劲、惠民生的大事要事。一是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,中部引黄县县域配套工程、小浪底引黄二期工程全面完工,大小水网同步建成投运,设区市第二水源全面建成,全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全部完工,基本建成“三纵九横、八河连通,多元互补、丰枯调剂”的现代水网骨干架构,全省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能力显著增强。二是全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,新增、恢复水浇地300万亩,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以上,新发展设施农业55万亩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亿斤以上。三是全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推动雄忻高铁建成通车、太绥高铁开工建设,实现“县县通高速”,太原机场三期建成通航,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面建成,太原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。四是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,实现“双一流”高校“保二争三”、“双一流”学科“保三争五”,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优质公办高中。五是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,加快建设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,积极创建崖州湾实验室杂粮基地,加快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(山西)建设,建设高速飞车等创新平台,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5家以上。六是全力改善环境质量,完成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工程建设,汾河流域水质全面达到优良,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达90%以上,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,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蓝天白云成为常态。七是全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,推进3个国家级、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力争50所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。八是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建设省美术馆、省非遗数字博物馆、省文化馆新馆和多个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志性专题博物馆,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体系化,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。我们就是要敢于谋事、勇于干事、善于成事,让山西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、生活越来越有品位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!